【渝論】青年說 | 75年交通巨變 見證中國前行之路
2024-10-02 06:00:00 來源: 華龍網(wǎng)
1952年7月1日,在新落成的成都火車站舉行了成渝鐵路的通車典禮。重慶西南臺的記者楊宗岫在廣播車中將新中國成立后通車的第一聲汽笛聲,通過電波傳給了全國人民。“通車現(xiàn)場報道:同志們,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鐵路修到成都啦!”蜀道不再難,也終于圓了川渝人民魂牽夢繞近四十年的鐵路夢。
彼時,從成都出發(fā),中途設有約六十個站點,需要約13個小時,才能抵達重慶。
73年后,幾乎相似的線路,經(jīng)由成渝高鐵,一小時高鐵動車便可以從重慶“飆攏”成都。最新的消息是,重慶至昆明高速鐵路重慶西至宜賓東段(簡稱渝昆高鐵渝宜段)于9月29日開通運營,重慶西至宜賓站最快48分鐘可達,大幅壓縮重慶與川南城市群時空距離,另外,作為成渝地區(qū)雙城經(jīng)濟圈重要基礎設施項目,成渝中線高鐵正在加緊建設中。彼時,川渝之間將有三條高鐵互聯(lián)互通,像紐帶,將雙城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汽笛聲,隨著綠皮火車的悄然退位,在歷史中繼續(xù)蕩起回響。
75年來,川渝大地上的交通巨變,是中華大地無數(shù)“天塹變通途”的一個縮影。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交通運輸十分落后:8.07萬公里的道路里程中,有路面的僅有3萬公里;全國鐵路總里程僅2.1萬公里,奔行在鐵軌上的基本都是蒸汽機車;內(nèi)河航道7.4萬公里,水深1米以上的不足三分之一……
今天,全國公路總里程543.68萬公里,鐵路營業(yè)總里程突破16萬公里,城市軌道運營里程超過1萬公里,內(nèi)河航道通航里程12.82萬公里,頒證民用航空運輸機場259個。
“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把祖國的溫暖送到邊疆,從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長,各族兒女歡聚一堂”,75年來,中國交通運輸建設,無懼艱難險阻,把路修到邊疆,修到大山里,密切了群眾的交流,也極大地改善了群眾的生活。新中國成立之初,為支援解放軍和平進軍西藏,10多萬人的筑路大軍克服天險阻隔、物資匱乏等不利條件,修筑了川藏、青藏公路,創(chuàng)造了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跡。今年8月16日,通往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xiāng)的獨龍江公路,順利完成了提升完善養(yǎng)護工程的交工驗收。“獨龍江公路海拔高差大,自然災害易發(fā)多發(fā),對其進行養(yǎng)護提升是保障獨龍族群眾安全便捷出行的應有之舉。”
要想富,先修路。截至2023年底,農(nóng)村公路總里程達459.86萬公里,占公路總里程的84.6%,農(nóng)村公路通達所有具備條件的鄉(xiāng)鎮(zhèn)和建制村。
交通運輸,是人文交流的基礎,也是社會經(jīng)濟活動的大動脈。路通了,大山里的資源、特產(chǎn)、礦產(chǎn)才能運出去,百姓的錢包才能鼓起來,大山里的孩子有了出路,大山本身也才有了未來;路通了,將對沿線地區(qū)產(chǎn)生深遠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不同地方的協(xié)同互動,便利各地間的人財物流動。從更大的角度,走出大山的路,也是走向世界的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將極大提升地區(qū)的對外開放水平。
75年,見證多少“天塹變通途”;75年,連接多少夢想,見證多少笑顏。
作者:陳自強(南京師范大學)
審校:楊金行
責編:楊洋
華龍網(wǎng)兩江評投稿郵箱:liangjiangping@cqnews.net
責任編輯:李茜